河套酒文化 首页> 河套文化> 河套酒文化>正文

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收藏内蒙古历代饮酒器具


常占文
酒器酒具、百代风华,正是由于酒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酒器也备受重视,地位尊崇,也正因为其作用的特殊,古代酒器也就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可谓五彩缤纷,无奇不有。
饮酒器具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到近代中国酒器质料多样,功能各异。根据质地,可把酒器分成十二种即陶器、瓷器、漆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橡牙器、骨角器、蚌贝器、竹木器、匏瓠器等。根据用途可分为六大类,即盛储器、温煮器、冰镇器、挹取器、斟灌器、饮用器等。而从古代到近代,内蒙古草原的酒器质地除前述十二种外,还有皮革、树皮等质地;用途上则集中体现为盛储器、温煮器、斟灌器、饮用器等四大类。这反映了草原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草原民族的饮食生活习俗。
酒大约产生于距今六千多年前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时期,酒器的产生与酒的产生大致相同,大约是新石器中晚期。从酒器的产生到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国家夏王朝的建立,大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这段时间的酒器,从质料上可分为彩陶、灰陶、红陶、白陶、黑陶等。其器形主要有陶罐、陶壶、陶尊、陶钵、陶杯等。这表明酒器功用的逐渐分开,更说明酒的质量逐渐提高和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
到夏商周三代时期,是我国古代礼制的成熟期也是中国古代礼制最为规范的时期,“礼以酒成”,“无酒不成礼”。因此,夏商周时期也是我国酒礼最复杂,酒与*治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中国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点。当时活跃于内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使用的主要是青铜器,陶质酒器也很流行,据推测当时皮质酒器、骨角质酒器和木质酒器也较流行。
当时游牧于内蒙古中西部主要是鬼方、猃狁等部族。从夏商周一直发展到春秋时期,几经统分合离,终于形成了统台内蒙古中西部草原的强大匈奴族游牧部族。匈奴乃其先人早期使用陶质酒器,后来使用青铜酒器,器形主要有青铜壶、青铜卮、青铜爵、青铜折等。此间匈奴族的酿酒技术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大量生产奶酒,也制作谷物酒。从出土酒器上分析其饮酒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置于青铜壶中,再倾入青铜卮内饮用,或直接执壶饮用,较以前更具有了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争造成了动荡不安的时局,让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造就了中国古代又一次新的艺术革命。表现在酒器上,显得尤为深刻。
此时活动于内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使用的主要是青铜酒器,漆质酒器和陶质酒器仍广泛应用。
当时游牧在内蒙古草原的民族相继有匈奴、乌桓、鲜卑、数勒、氐羌等部族。他们有的强盛一时,在草原的立国称霸,忽生忽灭,有的崛起草原并入主中原建立封建王朝,鲜卑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使用的酒器主要有青铜壶、青铜杯、陶尊、陶碗和皮囊壹等等。此时酿酒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酒的品质更加提高。当时汉民族也进入了内蒙古草原的阴山河套地区。发展农业,广为垦植耕种,他们使用的酒器主要有青铜壶、青铜钫、青铜尊、青铜杯及青铜卤等,同时也大量使用陶器。因农业发展很快,酒的产量也很大,但饮酒的方法仍是继商周以来的尊、勺、杯三位一体的方法。
在秦汉至周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量饮用谷物酒,也大量饮用奶酒,在酒器的制作上,有着浓厚的北方民族风格。在这一时期因中原汉族不断涌入草原,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草原的饮酒器具,无论是从种类、样式以及制作工艺上都超越了前代。
经过隋唐长达百余年的统一,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此时的酒文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以瓷酒器为主,金、银、铜、玉酒器为辅的新的历史时期。
当时活动在内蒙古草原的主要是突厥、契丹等民族,他们都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权,封建礼仪制度相当完备,各类手工业高度发展,体现在酒器制作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彩酒器、瓷酒器和金银酒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创制了一种令世人惊叹的新的酒器品类——唐三彩。唐三彩是以酱黄、浮白、葱绿三种颜色组成,间以翠蓝,调配起来给人既典雅淳朴又艳丽鲜明的美感。另外,唐朝的瓷酒器品类也较多、金银玉酒器亦是异常丰富。这时饮酒的社会群体更加广泛,饮用的方法是将酿好的酒装入注壶内,再由注壶倾注到杯碗中饮用,方便快捷,潇洒自如,较前代尊、勺、杯钵等是个跨越式的进步。
新式瓷酒器与金银玉酒器的型制,反映了各民族的独特风格和相互之间以及对草原之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反映了酿酒技术水平的巨大进步以及餐饮食具的根本革命,这时无论在草原或中原地区都广泛使用高桌背椅,使餐饮更加方便舒适,以至影响到其后千余年高桌靠椅的制作开展。
到了辽金西夏元代时期,则继承了隋唐酒文化的遗风,无论是酒器的造型还是酒器的装饰图样,以及饮酒习俗等,都包含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产生了大批精美的瓷制酒器,他们制作的瓷质酒器主要有瓶、罐、注壶、温酒碗等,釉色和工艺主要有白釉、赤釉、黄釉、绿釉,以及剔花、刻花等工艺,金银酒器主要有壶、盆、碗、杯等,玉的种类有墨玉、青玉、白玉等其它玉料,并有透雕等工艺。
这个时期,酒器的造型与装饰以及饮酒的习俗不再注重大气、粗朴、慷慨,而是更加着重准确、细腻、韵味以至于新巧。而到了辽金王朝,游牧文化也往往反映在酒器上,元代虽短,然而酒器的发展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器形上还是色彩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诗文词句装饰酒器的现象也颇为普遍,大大丰富了酒文化的内容。
辽金西夏元时期,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酒器普遍向两极发展,存酒酒器体形较大,而饮酒酒器则体形较小,且原料极其珍稀,不少酒杯用金银、玛瑙、水晶、玻璃等原料制成,小巧玲珑,工艺精美。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瓷酒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前代。江西景德镇成为了陶瓷业的中心,所烧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颇为著名,不但享誉国内,而且在为国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当时生活于内蒙古草原的民族,使用的主要是瓷质酒器,金银铜、玉质酒器也占有相当数量,木质和皮质酒器也有较大比重,是历史上酒器流传和保存最完整的时期。时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瓷酒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工艺——景泰蓝。景泰蓝制品多为帝王将相,高官显达用做餐具和酒具,成为中国古代酒器发展史上新的奇葩。除了瓷质酒器外明代的帝王显贵们对金银酒器和玉制品酒器依然情有独钟。
这一时期,游牧于草原的主要是蒙古族,居住于森林中的主要是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族,汉、满、回等民族也陆续进入了草原南部地区生活。他们使用的瓷质酒器主要有玉壶春瓶、梅瓶、执壶、高足杯、温酒碗等,皮木质酒器主要有皮囊、皮杯、桦皮罐、桦皮碗、桦皮杯等。其中蒙古族的酒具最为精美,体现了强烈的草原游牧民族特色,而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族因经济发展缓慢,生活状况原始,一直以桦树皮和兽皮为酒器制作质料、型制和纹饰较朴素简炼,但也体现了固有的森林民族风格。这时蒸馏酒已广泛普及,酒的度数提高,饮酒的数量减少,所以酒器也趋向小巧。其饮用方法如同辽金西夏时期一样,先是将酿成的酒装入瓶壶之内,再由瓶壶倾入到杯碗之中饮用。
到清王朝时,中国陶瓷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外敌不断袭扰,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酒文化仍在继续。而作为酒文化载体的酒器,则以其固有的强势,展现出不朽的艺术内涵和辉煌成就。
到民国时期,玻璃酒器开始从中原传入内蒙古草原地区,只是在城镇中使用,器形只有酒瓶和酒杯两类,精品比较少见,普及速度也较为缓慢。(原载《河套酒文化》总第一期)
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版权所有           蒙公网安备 15082602000126号 ■ 蒙ICP备12001901号 ■ 蒙ICP备19002596号-1■ 蒙ICP备19002596号-2 河套酒业全国客服热线:400-0832-999
链接女超人的耻辱melodytom3269free 52zcm亚洲www999.久久最新猎奇链接链接